2018年11月14日,国际交流学院在19号楼207会议室召开了学习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讨论活动。活动由国际交流学院直属支部孟昭上书记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此次学习活动。在会议上,孟昭上书记表示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领会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原则与要求、主要措施,强调高校主管部门将会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主要领导亲自负责落实,具体职能部门将把师德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教师绩效评价、职位(聘用)和评价奖励的首要标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希望大家在我院10月31日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会教职工纷纷发表了学习体会。11月29日,学校举行中心组扩大学习暨干部培训会,特邀国家督学、国家教学名师李志义教授作《新时代的本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新时代》专题报告,孟书记于会后当即把报告的PPT转发每位教职工,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并发表感想。
孙艳副院长谈到,从高校教师自身来说,应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育人意识,守住底线,严肃学风。针对留学生教育,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积极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在展示中国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要积极维护国家、城市与学校的利益与形象,在管理中做到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各岗位要有部门、学校一盘棋的思想,切忌言行失范、工作推诿拖拉,行事浮躁敷衍。积极以正能量言传身教,是留学生教育立德树人的底线。
张田田副教授谈到,最近学校一直在组织我们学习关于师德师风相关材料。我认为,师德师风是一位老师的核心价值体现。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特别是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代表不仅仅能是学校的形象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国家的形象,因此更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姚若冰副教授谈到,最近在学习了相关师德师风材料后,我感触颇深。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应执着于教书育人,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更要严格遵循教育既立德又树人、先立德后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并且我感觉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留学生教育是我们国交学院所有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童欣婕老师谈到,人们常说,衡量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主要看三个职业,医生、警察和教师。近年来一些有关中小学教师的负面事件频发,也再次把师德师风的问题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八一学校与教师座谈时提出的,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育者先要受教育,教师自身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作为一名走进教师岗位短短几年的青年教师,本人会时刻注意培养高尚的师德,以教学育人为己任,给学生起模范作用,也会积极参加学校各阶段开设的师德教育专题,向团队中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看齐。
马思鸣老师谈到,在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师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相关专家解读之后,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从记事起到现在,我的心中一直有着无限的正义感,并且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对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也很真诚。自从做了老师以后,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作为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做任何事情,不管有没有人在看着自己,自己内心都有一个准则,一个做事的底线。最近几年,每当我听到或看到老师虐待学生,或者对待学生不好的相关新闻,我的内心都充满着愤怒,不明白这样的人是如何当上老师的,是如何为人师表的。他们这样丧尽天良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像天使一样,守护着自己的学生,在平时用心爱护、帮助学生。同时,也要有职业道德,坚守底线,认真学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师这一职业非常特殊,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伟大事业。因此我们要以具有崇高师德作为奋斗目标。说话做事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同时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郭金杰老师谈到,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关键是我们学校自身教育质量的完善,使在校的留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培养一批未来在所在国内担任重要职务的留学生校友群。新时代本科教育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内容。不具备常识,不守本份,就根本谈不上师德师风。
苏迪老师谈到,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懂得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提高师德师风,做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显得十分重要,而好的教师一定要爱岗敬业,在强烈的职业感、责任感和事业心上狠下功夫、富有成果。
柳承吟老师谈到,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师德师风对于我们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也是向国际学生展示中国教师良好风范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全院教职工都表示自己会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学习贯彻好《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文)》、《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专家解读“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一系列文件和资料,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孟昭上教授谈到,李志义教授《新时代的本科教育-本科教育的新时代》是一次非常解渴的好讲座,对帮助每位与会者、甚至每位教职工准确领会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高水平本科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
这次中心组学习,进一步厘清了很多重要概念,归纳了很多最新提法,介绍了本科教育若干新理念,剖析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新趋势,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高等教育的全新思考。其中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关于本科教育新遵循的“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振聋发聩,使我们在冷静反思的同时,也对办好新时代本科教育明确了目标、充满信心。
最近,国家教育部以教外[2018]50号文件发布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对确保和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出了系统、明确的要求,这与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对我校留学生教育指出了方向和路径。国际交流学院全体教职工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以及其他场合的系列重要讲话,按照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读教育部50号文件,落实规范完善我校留学生教育和筹建汉语本科教育本科专业各项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探索新路、做出贡献。
国际交流学院
2018.11.30